雖然是一家傳統制造企業,但格力電器制造話題的能力比起互聯網企業都不乏多讓。近日,有報告稱格力電器再啟“全員營銷”。格力電器總裁辦人士確認有該任務,但其稱“賣少了沒考核,但賣多了會有獎勵。”
據格力電器1月16日發布業績預告發現,在2018年,格力電器預期營業總收入2000億~2010億元,突破兩千億的大關,預期凈利潤260億~270億元,同比增長16%~21%。
據家電網了解,當前格力電器有8.5萬名員工,按照每人1萬元的銷售任務來看,格力電器員工能創造的銷售額也只有8.5億元,相比于2018年破2000億的營業收入都不能算一個添頭。同時,主營業務良好,產品質量足夠可靠,格力電器也完全沒必要讓所有的員工成為“營銷員”,只要經銷體系多努把力,8個多億的銷售額也很容易達成。在“全員營銷”的背后,是格力電器想要借著員工的“朋友圈”,更大程度的提高在互聯網生態上的存在感。
怎樣轉型一直是格力電器面對的一個老大難的問題。
格力電器的多元化道路并不平坦,雖然贏得了和小米的5年賭約,但是這五年來,消費市場認可的依然是格力空調。家電網查詢財報發現,格力電器的空調業務在集團占比超過八成,是名副其實的核心業務。隨著行業紅利的釋放,格力電器目前也面臨空調業務到達天花板。而營收依靠單一業務,對于想要突破的格力電器,并不是一件容易接受的事情。
事實上,格力電器在生活電器領域已經完成了系統化,格力電器產業規劃共有空調,生活電器,高端裝備,通信設備四大板塊。不過,相比于走在格力電器前面的美的并不占優勢,同時,就算是和營收不如格力電器的海爾、長虹、海信等比起來,都不見得更具競爭力。
與在國內市場上可謂家喻戶曉的格力空調相比,格力手機、大松小家電、晶弘冰箱等在市場上的銷量、市場占有率、影響力可以說是十分缺乏。
多元化轉型形象受阻,格力電器把注意打到供銷商和工作人員上也并非一天兩天。格力手機就屢有傳聞,出貨給供銷商抵扣貨款,以及安裝人員必須使用格力手機,才能完成安裝訂單等。格力電器真的缺錢嗎?也未必,或許更大的目的還是想要讓一部分人用口碑來撐起市場,然而粗暴的手段最終還是事與愿違。
而隨著國內外經濟的不確定性增大,企業轉型的所需要面對的風險也在不斷增加。企業要想實現營收,不光要考慮到技術,更要考慮市場的問題。
在渠道端轉型,是當前格力電器最重要,也最迫切的轉型。
格力電器的轉型,就當前而言,最重要的還是鞏固空調市場和在生活電器業務上取得突破。
實際上,在空調和生活電器制造上,格力電器并不缺乏技術,格力電器董事長董小姐多次在各種場合表示格力電器的技術沒有問題,然而既不能讓海外渠道買賬也不能打動除了空調渠道外的其他經銷商。
與美的,海爾兩個老對手相比,格力在全球化的布局上動作有點緩慢,大部分營收都是在國內,產品出口的比例也比較小。
雖然,格力空調的廣告詞已經變成“讓世界愛上中國造”,但是格力在海外的影響力并不強。格力電器2017年主營業務外銷占比為12.5%,格力外銷業務毛利率只有10.53%,遠低于國內的39.93%,距離格力所說的“讓世界愛上中國造”尚在遠方。
甚至,格力電器在空調經銷上的強硬作風,一定程度會遭到渠道巨頭對于格力其他產品的宣傳抵制。在當前,中國家電產業早已經百花齊放,格力電器的生活電器也沒發展到用戶指定購買的程度。
生活電器發展不起來,而主業的空調業務也需要在互聯網時代緊跟時代步伐。隨著線上渠道的銷量越來越大,格力空調的強勢局面越來越難以保持。同時,在經歷了電商劇烈沖擊后,部分中小品牌的地方渠道已經變得極不牢靠,而大品牌方面也并沒有因為體量增長而讓線下渠道有喘息的機會。
在2018年11月,格力空調的營業額不如美的空調,營業量不如奧克斯空調。在線上渠道上,格力電器慢上一拍的觸角,使得其在空調市場一家獨大的局面被美的空調所打破,也讓年輕的玩家奧克斯能夠再次回春,成為有力的追趕者。對于線上渠道的評估,格力電器無疑是滯后的。而在朋友圈帶貨,其實早已經是美的和奧克斯等企業已經玩爛了的招數。通過朋友圈的自發和“誘導”傳播,相比于格力電器帶有命令式的擠入員工“朋友圈”,更加的高明,也更加的互聯網化。通過不斷的小刀鋸大樹,美的和奧克斯不斷的增強了品牌的號召和品牌形象。
步入2019年,國內外經濟環境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美的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方洪波在佛山一個論壇上坦言,過去的增長紅利,如人口紅利、互聯網紅利等,現在都已成過去。如今,增量的紅利要向存量裂變的方向發生轉變。空調市場競爭加劇,生活電器起不來,而高端裝備和通信設備更是依然等待技術和市場突破,對于格力電器而言,在結束了和小米的“五年之約”之后,更需要在互聯網渠道上有著更大的作為。